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把你写进致谢里。
这是JSUers的美好回忆~
人生海海,山山而川
几载韶华,万千感触
岁月在指缝中流淌
一帧帧回忆涌上心头
化作一行行诚挚感谢
凝聚于“致谢”之中
致我们青春中
那些闪光的名字
致属于我们的温暖瞬间
致学有所成
致前路光明
打下论文的最后一个句号
再看看关于江大的一切吧
01
余本顽劣,初入江大,不思学也。幸遇华师,视吾为材,承蒙不弃,收于门下,悉心教导,师恩浩荡,终身难忘。华师学识渊博,治学严谨,与人和蔼,常予余为人处世之道,频授经世济民之说。人皆敬仰,无不拜服。华师为人谦逊,尤重德行,凡事事必躬亲。余遇研读烦闷之时,先生必授之以渔,导之以行;遇生活琐事之时,先生必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。其德高望重,令人钦佩。
化学化工学院张森琪
02
花开花落万物道,聚散离别终有时。
一朝沐杏雨,一朝念师恩。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谭小力老师。谭老师温柔而有力量的话语,总是让我想着一定要努力、再努力一点。感谢我的导师,感谢他的认可,感谢他帮助我成长,给我磨练的空间。
生命科学学院单悦
03
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。感谢母校江苏大学,与你相处的四年,得你庇护,得你偏爱,也让我遇见了更优秀的自己。
学子林的簇簇樱花,勤人谷的株株海棠,这些都是你最美的模样。在能动学院和菁英学院的共同悉心培养下,我怀揣无限动力,励志成为时代的“菁英”。
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韦宗豪
04
我想以一本书的启示作为致谢的结尾。在论文写作期间,我读完了《遥远的救世主》,主人公丁元英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论道时说:“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于一个‘靠’字上,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……总之靠什么都行,就是别靠自己。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。”这段话我想了很久,很多时候抱怨的来源就在于自己什么也靠不住。希望这段言辞可以与君共勉,靠自己,进窄门。
法学院夏红
05
感谢懒癌晚期、重度拖延症患者——我自己。感谢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斗争,度过了比较精彩的大学时代,也劝谏和祝福我自己:“不因前路迷濛而惰于思考,不因时局逼仄而懦于革新,不因轻佻的批判而疑行无成”。
京江学院陈允钦
06
人总是被困在一方之地,小时候是学业,长大了是学业,未来是工作,伴随而来的还有成长的刺刀与伤痕。漫长的学业道路中,遇到挫折与困难,唯有自渡。独自撑伞的日子真的很煎熬,感谢自己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没有放弃,努力调整,重新出发。
医学院陈伟鸿
07
行文至此,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。我很遗憾人生最宝贵、稍纵即逝的四年里,没有体验到本该更加自由和丰富的大学生活,虽然我依旧将这些日子过得还算精彩。
在21岁时,回首17岁那年与江苏大学的相遇,我仍会觉得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”。祝愿少年春祺夏安,秋绥冬宁。
管理学院汤保印
08
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!感谢父母对我学业上的理解与支持,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默默陪伴,是你们教会我真诚、正直和善良。求学二十载,是你们不辞劳苦供我读书,给我衣食无忧的生活;是你们替我遮挡了生活的风风雨雨,让我有勇气去追逐梦想。只愿时光走得再慢些,让我能够多陪陪你们。
生命科学学院吴雨琦
09
树高千尺不忘根深沃土。春晖寸草,山高海深。感谢我的父母家人20多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支持,用你们的碎碎念念温暖着我的生活。
希望我努力的速度,能够赶上你们衰老的速度。焉得艾草,言数之背,养育之恩,无以为报。
能源研究院苏阳阳
10
这些年我得到了什么,失去了什么,以后的我又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和坎坷,我不知道。但正如信息论鼻祖克劳德·香农的名言:“过去可知不可控,未来可控不可知。”未知的恐惧之处在于未知,未知的魅力之处恰恰也在于未知,一切都是新的开始。
人生短短数十年,如梦亦如幻。希望我们都不忘初心,成为那个想成为的人。
法学院沈志航
11
三年生活行将结束,每每想起,感慨良多。有毕业之喜悦,有临别之不舍,有迈出象牙塔之惆怅,有面对社会洪流之迷茫。所幸三年之间,留下了拼搏与努力,也得到了信任与赞赏,且获得许多受益终身之事,临文涕零,不胜感激。
感谢江苏大学的接纳与培养,望母校永远桃李芬芳,愿自己永葆勇气去征服星辰大海。
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马万达
12
始于年金秋,终于年盛夏,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落幕。回想三年时光,百感交集。何其幸运,我遇到了一些善良可爱的人,有的教会我学习,有的教会我生活,有的教会我感恩,有的教会我发声。
是结束,也是开始。二十多岁的我是稚嫩和热烈的,有勇气对着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情。愿所有我爱的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身体健康,前途灿烂。
生命科学学院段亚兰
行文至此,落笔为终
离别总是常态
但始终忘不掉五棵松的风
还有像风一样恣意的人们
我们把回忆装进行囊
把关于江大的一切
藏进最后这篇致谢
乘上青春的列车
前往海角与天涯
请一定保持热爱
奔赴梦想的方向
他日若买桂花同载酒
愿仍似,少年游
审核|吴奕
统筹|杨雨
原标题:《我把关于江大的一切,都藏进了这里!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