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陀》第54集,佛陀入大涅槃之前最后的训诫:“点亮自己的灯火,做自己的一盏灯,觉醒吧,行持正法,专注你的内心,向自己皈依,勿依赖他人,一切皆无常,将自己安住其中,精进不懈,永不认输。”
无垢光尊者,年-年,著有《龙钦七宝藏》、《四心滴》、《三大休息》、《三自解脱》等佛教书籍二百余种。
工巧历算药等无量书,虽是方便缘起佛果因,然此种种散乱静虑因,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。
南怀瑾年—年,武术家,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。“对自己一生的结论和评价是八个字——一无长处、一无所是”。
对于一些人冠以他的“佛学大师”称号,南怀瑾也不曾接受过。
有人问他:“老师,你信佛教?”
他说:“不是。我信睡觉(笑),我够不上资格信佛教。”
人家又问:“老师,你学佛吗?”
他说:“也不是,那也没有资格。佛经上面写,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,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,那就挖给他。头颅、脑血、全身、妻子、儿女,财产,都可以布施,我做不到。”
世道有书可传于后世,然有文笔好的人,有文笔不好的人。
善脉之人,善方之人,
善药之人,善针之人。
读书先通理论,临床先看疗效。
读书临床结合才是传承。
医道遥远,皆是足下起步。
医道悬壶,非谋钱财。先于道,后学医,医道不走误区。世间医理皆出于道,道自在,道法自然,无字天书,可传也不可传。先学道,明阴阳水火,强身健体,后学中医,济世救人。世人先学医,后求道,故世间病多。
大道非小道,先学道,次有道,次闻道,终於道成。
《道枢》传道篇
吕子曰:敢问大道之真。子锺离子曰:是无形也,无名也,莫可知也,莫可行也。
吕子曰:士始学道,次有道,次闻道,终於道成,而日不可知,不可行,得无隐乎尔!
子锺离子曰:吾非有隐也。士闻大道而无信心,有信心而无苦志,是以难知难行也。
夫旁门小法,其别三十:曰斋戒,曰辟谷,曰炼气,曰嗽咽,曰绝内,曰断味,曰禅定,曰玄默不语也,曰存想,曰采阴,曰服气,曰持摩,曰息心,曰去累,曰开顶,曰缩龟,曰绝边,曰洛诵看读也,曰烧炼,曰固息,曰按娇,曰吐纳,曰采补,曰博施,曰解祠,曰赈乏,曰栖山,曰适性,曰不动,曰受持。夫如是者,伐疾可也,养性可也。以津为药,何以造化以气为丹?何以停峙肝为龙、肺为虎?何以交合坎为铅、离为汞?何以抽增而乃四时溉之,以求黄芽之长?是不知五行之根蒂,三才之造化,去大道远矣。
吕子曰:大道如何?
子锺离子日:真源判矣,大朴散矣。道生於一,一生於二,二生三。一者,体也;二者,用也;三者,造化也。孰为体用?阴阳是也。孰为造化?交合是也。道生二气,二气生三才,三才生五行,五行生万物。人者,万物之灵,能尽性而齐天地者也。
病有四类,药治四分之一。
五台山藏医《月王药诊》
现在询问的性相:种疾病中,分为急性病和外伤等。其中不经医生医治自然痊愈者有种;进行祈祷痊愈者有种;虽经医生治疗仍然死亡者有种;能够医治痊愈者有种。
用药以鲜药为好
百岁侗医吴定元《草木春秋》
吴老说“鲜的才真正有功效”
拜师学医
学中医三个阶段,
第一初期,老师说的都是对的。
第二阶段,老师说的像个江湖骗子。
第三阶段,还是老师有经验继续努力。
第四阶段,独立悬壶济世,寻求真理。
第五,医道玄奥,道法自然,气能上天,也能入地。
御医师承
北上广香,四个地区古籍最多,建议去图书馆借书看。
一命二运三风水
四积阴德五读书
六名七相八敬神
九交贵人十养生。
学医贵于悟道,理为先经验续。
舍岩道人《舍岩针经》,中药李济马《东医寿世保元》,刘止唐《医理大概约说》,黄元御《四圣心源》,
南宋◎曾糙《道枢》,阴阳五行四象三才修行书中医界被称为“八老上书”保中医,(邓铁涛、方药中、何任、路志正、焦树德、张琪、步玉如、任继学)。
八老中,任继学最小年龄,其著作《悬壶漫录》值得看一次。
好酒,好茶,好醋,好酵素
《中国药酒丛书◎内科治疗用药酒》《中国药酒丛书◎皮肤外科用药酒》《太平圣惠药酒方》《一味中药泡酒方》
《蔬菜水果酵素制作大全》。《果酒果醋自己做》
《好茶方胜过好药方》《杨氏药茶千金方》《本草纲目药茶养生速查手册》
《煲好汤24节气广东靓汤轻松学》《神奇的排毒水》《宝宝铺食添加周计划》
《精油全书》(珍藏版)—30年芳疗经验集。
小学生兴趣爱好书籍,基础第一
《武神》苍天白鹤,阴阳五行小说
《佛陀》印度,电影
佛医——念咒
道医——符箓
《中医是无形的科学》郭博信
《徐文兵梁冬对话,黄帝内经:灵枢·通天》
黄元御道德悬解
黄元御周易悬象
中国历代兵书集成(古人云,用药如用兵)
鬼谷子
巫医闾山宋惟一《武当剑谱》
零基础主要参考书
小儿版《中医四小经典》(汤头歌诀+濒湖脉学+医学三字经+药性赋:附带药性歌括四百味,内经知要)。
大人版《四大经典》素问灵枢,伤寒金匮,神农本草经。温病条辨。
舌诊
图解舌诊断病
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图
临床实用舌象图谱
跟名老中医学舌诊
阴平阳秘王彦军舌诊
医经难经,
黄帝内经太素,
类经,质疑录
素灵微蕴,素问悬解,灵枢悬解,
外经微言,脉决阐微。
岐黄醫道歸眞《素問》《靈樞》條分縷析(上、下册)
黄帝内传《颅囟经》
《道枢》,阴阳五行精髓。五台山藏医《月王药诊》
百岁侗医吴定元《草木春秋》
阴阳表里寒热虚实。这是八纲证。
八纲辨证古籍,
明◎方谷《脉经直指》,(年)
清◎张锡驹(年~不详)。《胃气论》(八纲辨证)
清◎程国彭《医学心悟》。年(八纲辨证)
清◎方肇权《方氏脉症正宗》(寒热辨证)。
清◎李文庭《医法征验录》年。(脏腑辨证)
清◎江涵暾,《笔花医镜》(寒热虚实)
清◎刘仕廉《医学集成》(阴阳辨证),
清◎张学醇《医学辨正》(寒热辨证)。
清◎刘鸿恩《医门八法》。(清代刘鸿恩善用乌梅,比彭子益早用乌梅,《寿世保元》清上梅苏丸加薄荷,《圣惠方》加生姜。)
清◎《临证验舌法》。阴阳虚实。本书后编入《三三医书》及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二丛书中。
四象,
《东武遗搞》《金州四象医药临床论》,《四象临海指南》,《柳周烈新编四象医学》,东医宝鉴《体质饮食》
活血化瘀四书
蔺道人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,异远真人《跌损妙方》,《少林寺秘方铜人簿》,《少林寺毛公秘传五论图》,
伤科?
《救伤秘旨》,《江氏伤科方书》
学医妇科儿科第一。
婴儿论-周士祢,陈复正《幼幼集成》。
傅青主女科,陈莲舫《女科秘诀大全》。
男科
傅青主男科,霉疮秘录
皮肤病
薛已外科枢要,《外科传薪集》马培之
徐批外科正宗徐大椿。
内科病外治法
《理瀹骈文》,
黄金昶中医肿瘤外治心悟。
内外合并
崔扣狮老中医肝癌治疗经验。
崔扣狮老中医抗癌实录。
癌症肿瘤
王光宇诊治癌症带教录,
中医癌瘤学贾堃。
卦象痧毒
清·王养吾《痧证全书》。急救痧症全集。
经络痧毒
温痧要编,注穴痧症验方
眼科
明目至宝,银海精微
喉科
白喉条辨,白喉全生集
脑病
癫痫临证经验集
风湿骨病
?朱良春用药经验集,《娄多峰治验》
以上书,开悟,则下书选读,不必尽读,反被书所惑。
中医基础
北京中医临床辨证思维PEL教程。
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(二版)《古典中医基础理论研究》
医宗金鉴,世医得效方,玉机微义,寿世保元,《杂病源流犀烛》,圣余医案,鲁峰医案,类证治裁,《朱进忠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》(西病中治)千金要方,千金翼方,外台秘要(提倡灸法,反对滥用刀针)。
清代宫廷医学精华。医学纲目
伤寒论
伤寒总病论,伤寒大白,《类证活人书》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,卢思诚症治备览,《伤寒质难》,此事难知,阴证略例。医垒元戎,伤寒选录,高愈明伤寒论溯源详解,刘邵武三部六病伤寒论,《宋俊生临证得失录:寒伤因素致病理论与实践》,六经辨治脾胃病。经方辨治皮肤病欧阳卫权,张磊六经方剂讲记
五运六气学
天人合一与临床应用,伤寒微旨论,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。运气伤寒临症指南,五运六气临床病案传真
伤寒论版本
《伤寒杂病论义疏》,《桂林本伤寒杂病论》,白云阁本伤寒论。伤寒六经传变与仲景方拾遗,
温病学
郑氏《瘴疟指南》,《伤暑论》,《温热论》。《重订广温热论》,《六因条辨》,《温病条辨》,,时逸人《温病全书》,《随息居重订霍乱论》,《温疹溯源》高愈明,《疯门全书》,中华医方(八万首,伤寒温病篇)《秘本伤寒第一书》
学方剂
御药院方,清宫膏方精华。《脾胃论》《全生指迷方》,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,张氏医通祖方。东医宝鉴(李可推荐)。何氏虚劳心传,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,《医林改错》,《不谢方》,医醇賸义,《方剂心得十讲》(焦树德方剂学),《李今庸临床用方集粹》(国医大师著作)。
医案
临证指南医案《医学穷源集》(五运六气医案),石室秘录,辨证录,沈芊绿医案,《鲁楼医案》《程杏轩医案》《赖氏脉案》,吴鞠通医案,贺季衡医案,麻瑞亭治验集,熊惠生《医学经验录》,生王坤(紫柏)岐州王氏验案(紫柏真迹影印版)。时逸人医案,沈济苍医案。医林锥指,秦伯末医案,赵绍琴医案,《跟周仲瑛抄方》,中医证候学(多方症),《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》临床各科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民国何廉臣;
中药
本草害利,唐代新修本草,汤液本草,乡药集成方(小方),叶天士《本草经解》,神农本草经疏,《本草纂要至宝》,本草品汇精要(明代官修),串雅(小方),随园食单,,中华本草精选本(上、下册味临床常用药物),方药传真。新编小方大辞典(小方)
四诊《伤寒舌鉴》,《敖氏伤寒金镜录》,形色外诊简摩,《赤水玄珠》、《诊余举隅》,
脉诊
人元脉影归指图说,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李杲,《丹台玉案》,《医家秘奥》,《周慎斋遗书》,医学正传,脉药联珠,《王氏医存王燕昌》易思兰医案(医林指月),《陆氏三世医验》、吴门治验录,袁鹤侪医案(~年,医院),《孔继菼医案》,太史医案。两都医案,丁授唐先生议案,张聿青医案,张国屏先生医案,张锡纯医案
现代,四象脉诊。大医脉神,一脉诊病,王光宇精准脉诊带教录(肝肺辨证),齐向华辨证脉学,初步脉诊四部曲(体质脉)
误治
《外感病误治分析》,《中医误诊学》。《伤寒温病误案解析》,王辉武《中医禁忌学》,段金廒《中药配伍禁忌》,存存斋医话稿,《医贯砭》《局方发挥》《质疑录》《景岳新方砭》,扁鹊心书。《东医寿世保元》,陆氏文十六卷。陈莲舫《加批时病论》,徐批增补临证指南医案,徐批外科正宗
东医
李济马《东医寿世保元》(表里辨证)。
《金明旭临床经验集》(五脏辨证方),
《麻科汇通》(二十八星宿运气学方剂,残缺不缺),
方药合编(补和攻三类方)
《汉方医学指南》(近代教材)。
@_@
名医集成
清代
《黄元御》,30岁自学,35岁著书,
黄宫绣,33岁著书,善脉
郑寿全(卢铸之医案)。50业医。卢学11年,35岁悬壶。
徐灵胎,30岁自学学医。34岁著书。
叶天士,14岁悬壶,19岁行医,
吴鞠通,26岁行医。
王孟英,16岁行医。
王旭高,20多岁悬壶行医。初以疡科名噪一时
近代名医经验集。
-。
马培之(-年),29岁业医,学医13年。83岁
张锡纯(年-年)。50岁业医。25岁应诊。
高愈明(-)。从少年时即专心攻读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等医学典籍。弃儒从医。50岁业医。
贺季衡(~),20岁行医。丁甘仁医案。师从马培之;贺季衡善脉诊,丁甘仁善舌诊。费绳甫医案,马培之外甥。
曹颖甫(年—年),30岁知医。
-。
施今墨(.3.28~.8.22),25岁行医,88岁。
蒲辅周(-),18岁悬壶,88岁
王渭川(~)妇科名医,20岁行医,90岁
赵炳南,-,皮肤科名医,21岁开馆行医。85岁
章次公(~),23岁行医。末满80。
-
刘渡舟(年10月9日-年2月3日)。21岁行医。84岁
任继学,~,20岁行医,著《悬壶漫录》,84岁
娄多峰,~,18岁行医,
李可,-年,23岁因文革蹲监狱,48岁行医。83岁
张耀,四川
青年中医
吴南京,重,阳
王幸福,重,杂
李宇铭,重,寒
吴风平,重,毒
秘本?
中藏经,辅行诀,玄门内照图,元和纪用经,儒门事亲,医道江湖,《格致余论》,十年一剑全息汤。岭南刘仕昌医案,《医经溯洄集》。蠢子医,墨宝斋集验方,《医门补要》,王辉武心病条辨。观音治病秘方·华佗果菜秘方(含时令服药法)。
佛医
《佛医》治病三要
忏悔修善、持咒念佛、戒杀放生
佛陀医案,佛陀医话,佛门修持治病秘法。佛门医学,佛医我心。
大唐玄奘经典注解七十五书之一阿弥陀经,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,《说无垢称经》,《甚希有经》,《缘起圣道经》
南怀瑾
南怀瑾说:“我反对一般人学密宗,因为不把禅宗修成,不到达禅宗明心见性这个阶段的,去学密宗,没有不走入魔道的。
《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》,讲解修习“大圆满禅定休息”方法,以及问题对治,帮助理解法本奥义,对修习禅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是年南师对大乘学舍出家者的授课实录。
《药师经的济世观》,南师讲“药师经”,论述药师佛为利益众生而发的“十二大愿”,讲述真正伟大的救人济世精神。是年南师对十方书院出家者的授课实录。
杂术
轩辕黄帝祝由符咒神书,祝由十三科,道术,巫术,禁术,咒术,符箓等等。还有阴阳眼,天眼,鬼眼等等。
咒语
道家八大神咒
净心神咒:使内心清净
净口神咒:使口清净
净身神咒:使身清净
安土地神咒:安奉土地
净天地神咒:又称解秽神咒,去除秽气,使地方清净
金光神咒:请神护身
祝香神咒上香时提诵
玄蕴咒开经
凡诵经者,切须斋戒,严整衣冠,诚心定气,叩齿演音,然后朗诵,慎勿轻慢,交谈接语,务在端肃,念念无违,随愿祷祝,自然感应。
学针灸古籍《图注难经》,医学入门,针灸大成,针灸神书,恒果《新经◎亮子学说》,气针调场疗法段留成,经络脉学心悟,红外成像检测与中医,细说经络辨证。《蒙医学针法刺法》
学针
郑氏针灸全集(第2版),甘肃郑氏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
李世珍针灸临床辨证论治
贺普仁针灸三通法,贺普仁针灸传心录
高旭光针灸道诠
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(单玉堂)
承淡安医集,含伤寒论针灸
针灸学。教学参考书。人卫版
自学
扶阳化脓灸法
麦粒灸传薪集
图解三棱针法
中华宇泉罐诊罐疗学
心天拔罐,心天三套书
修道舍岩针法,《图解校勘舍岩道人针法》
修佛套管针法,《杉山真传流》
痧证文献整理(痧胀玉衡等,二十多种古籍集成)
舍岩道人主要参考书籍舍岩道人针灸秘诀,芝山医案,图解校勘舍岩道人针法,东医宝鉴,医学入门,五行针灸指南。
芝山论曰,
穴法用「东医宝鉴」
補瀉用「醫學入門」
方文用「舍岩正五行」
察症用「靈樞」及諸方
新增,膻中。
孙思邈
《医林纂要探源》,汪绂。
《本草新编》《辨证录》《石室秘录》,陈士铎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,叶天士
《医学传灯》,陈歧
《程杏轩医案》,
《类证活人书》,
《秘本伤寒第一书》,沈月光师徒四人。
四圣心源系列,读一书百次,意自通
黄元御医学全书(增补版)(精)黄元御十三书
学习中医很简单-我的《四圣心源》习悟记人民军医出版社
四圣心源校注与验案
彭子益评注《四圣心源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
《慎柔五书》,《医家秘奥》任启松老中医注解
麻瑞亭治验集+麻瑞亭治验续集孙洽熙
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陈勇
气道中医樊学鸿
杂技
周易测算相术
一掌经
土亭秘诀
冰鉴
人物志
长短经
古代80岁以上名医
王叔和85岁(—年)太医令,《脉经》,伤寒论条纹
葛玄80岁(—年)合皂山道士
葛洪80岁(—年)浮罗山道士,《肘后方》 陶弘景84岁(—年)茅山道士,《本草经集注》
巢元方80岁(一年))任太医博士、太医令,《诸病源候论》
甄权,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(),卒于唐贞观十七年(),享年岁,因母病,与弟甄立言,精究医术。针灸术造诣尤深,兼通药治。撰有《针经钞》三卷、《脉经》、《针方》一卷、《明堂人形图》一卷(俱见《新唐志》、《脉经》)。《通志·艺文略》作二卷,《脉廖赋》一卷(见《通志艺文略》),《本草音义》七卷(见通志·艺文略)。
孙思邈岁(—年)终南山道士,《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
孟诜92岁(62l一年)太子侍读。《食疗本草》、《必效方》、《补养方》
王冰94岁(一年)修道,太仆令《补注黄帝内经素问》,擅长五运六气
钱乙81岁(0—1年)儿科医家,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尊称为“儿科之圣”,“幼科之鼻祖”。父亲钱颖精于医道,又学自义父
唐慎微80岁(一年),世医,四川药学家,《证类本草》药学始祖。预览经史百家,佛书道藏。
成无己87岁(—年)世医,著有《注解伤寒论》十卷,《伤寒明理论》三卷,《伤寒明理药方论》一卷。
刘完素80岁(一年),修道,医学家。自号"通玄处士","金元四大家"而居其首。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(年)15卷,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(年),《内经运气要旨论》(即《素问要旨论》),《伤寒直格》(年)3卷,《伤寒标本心法类萃》(二卷),《三消论》《附《儒门事亲》》,《素问药注》(已佚),《医方精要》(已佚)
陈自明80岁(一年)三世业医,《妇人大全良方》,《外科精要》。
戴思恭82岁(—年)其父名医,幼承父业,师从朱丹溪。
刘纯,岁(公元—),父刘叔渊受业于名医朱丹溪,纯继承家业。《医经小学》6卷、《玉机微义》(辨证论治)50卷、《杂病治例》一卷、《伤寒注例》一卷
万密斋97岁(—年)世医,祖父善幼科。《万氏家传育婴秘诀》、《万氏家传广嗣纪要》、《万氏家传妇女科》、《万氏家传痘疹必法》、《万氏家传伤寒摘锦》、《万氏家传保命歌括》、《万氏家传幼科发挥》、《万氏家传玉痘疹》
孙一奎97岁(—年),医生,《赤水玄珠》30卷,《医旨绪余》2卷及《孙氏医案》5卷
陈实功81岁(—年)师从李沦溟,《外科正宗》向以“列症最详,论治最精”著称。
陈士铎,号朱华子,道士。约生于明朝天启年间,卒于清朝康熙年间。《山阴县志》记载:“陈士铎,邑诸生,治病多奇中,医药不受人谢,年八十余卒。《石室秘录》、《洞天奥旨》、《本草新编》、《辨证录》、《辨证玉函》、《脉诀阐微》、《外经微言》
张路玉82岁(—年),自学中医十五年,其次子业医。《伤寒缵论》二卷、《伤寒绪论》,《诊宗三昧》,《张氏医通》,《本经逢源》,《千金方衍义》做序。
蒋示吉89岁(—1年)吴门(即苏州)尤生洲,是李士材的高足,医院归来,蒋与尤讲求医术。《医宗说约》,《医宗小补》
薛生白89岁(—年),号槐云道人、磨剑道人、牧牛老朽。江苏吴县人,与叶桂同时而齐名。《医经原旨》六卷
赵学敏89岁(一年),家有藏书,其父晚年得二子,长子即赵学敏,次子赵学楷。出于济世利人的目的,赵父让学敏习儒,学楷学医。《医林集腋》、《养素园传信方》、《祝由录验》、《囊露集》、《本草话》、《串雅》、《花药小名录》、《升降秘要》、《摄生闲览》、《药性元解》、《奇药备考》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黄宫绣87(-)出生儒医世家,于医研究有成,著有《医学求真录》《脉理求真》和《本草求真》
郑寿全97(1年-年)师从名儒刘止唐,以善用大剂量姜、桂、附等大辛大热药,著有《医理真传》四卷、《伤寒恒解》十卷、《医法园通》四卷。
马培之83岁(一年)世代业医,培之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,尽得其学;后又博采王九峰、费伯雄等医家之说,融会贯通。《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》(亦即《外科全生集》)、《医略存真》、《外科传薪集》、《外科集腋》另其门人整理有《马氏医案》(即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),另有《医略存真》一卷行世。
《丹台玉案》
左尺脉浮主肾。其脉上至关部。下不及尺。乃为阳是太过也。主肾虚冷定令人怯弱。腰脊强。恶寒。足跨疼痛。
左关脉主肝。上至寸口。下不应指。乃为阳太过也。主目暗筋疼多怒。缘肝属木。岂无根而有枝叶。
左寸脉主心。其脉上至鱼际。下不应指。是阳有余。为太过也。主心怔忡梦多旧事。多忘。缘心属火。合当离明。不当太过。
左寸脉主心。其脉下至关上。上不守寸。是阴不及也。主谵语乱言。目内生花。常不识人。缘心属火。火当炎上。不当消灭。
左关脉主肝。下至尺上。上不守关。是为阴。乃不及也。主怒多口舌。眼赤。目内生翳障。泪多流滴。
左尺脉至肾。其脉上不及关。下不应指。是为阴乃不及也。主小便频数。腰如带石不可动侧。呻吟。缘肾属水。当溢满。不合枯少。
右尺部主命门。其脉上至关部。下不及尺。是阳有余。乃太过也。主遗精多梦。思交过度。经水白浊。脱肛战栗。缘命门主藏精。不合。精液如水流。
右关部主脾。其脉上至寸口。下不守关。阳有余。乃为太过。主面黄。眼泡浮肿。贪睡懒动。四肢倦怠。缘脾主中央。尺当安宁。不宜动。
右寸脉主肺。上至鱼际。下不及关。是阳有余乃太过主气短身瘦。咳吐稠浓。时如疟状属金四季多浮如毛。
右寸脉主肺。其脉流下至关。上不及气口。是为阴。乃不及也。主气短。胸胁哽闷。咳嗽吐痰。身体瘦削。缘肺属金。四季多浮。
右关脉主脾。其脉流下至尺。上不守关。是为阴。乃不及也。主腹痛肠鸣。口舌饮食不纳。思甜口臭。缘脾主中央。只当安守。
右尺脉主命门。其脉上不应指。下至命门是不及也主小腹阵痛。膀胱偏坠。小便赤少足膝腿疼女子则血脉不通。五心烦热。黄瘦。缘命门主藏精。合当溢少不可枯少。
凡尺脉上不至关。为阴绝。寸脉下不至关。为阳绝。阴阳相绝。人何所根据。盖脉太过不及。皆有疾患而作焉。(脉镜终)
医家秘奥脉法卷
一、凡脉左手血中之气,右手气中之血。
二、左手寸心脉旺,右手尺命门脉亦旺,是心君不主令,而命门相火代之矣,宜六味地黄丸主之。
如单左寸旺,为肝盛生心火,生脉散加茯神、远志、酸枣仁。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。心火旺,清而敛之;心火盛,敛而下之;相火盛,养而平之。
三、右手寸肺脉旺,左手尺肾脉亦旺,清肺为主,生脉散加当归。如单左尺旺,六味地黄丸。如单右寸旺,当清肺,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,水涸火起。
四、两尺脉肾与命门俱旺,生脉散加当归,滋木以及水也,兼六味以养之。
五、左尺旺,六味地黄汤。左右尺俱旺,亦六味地黄汤。
六、右尺微细,八味地黄丸。左右尺皆微细,亦八味地黄丸。
七、寸脉旺,两尺微细,六味地黄丸。阴水不升,阳火不降。
八、两寸脉浮而无力,宜补上焦,用补中益气。上焦元气足,其火下降。
九、两尺浮而无力,宜补下焦,用六味地黄丸。下焦元气足,其气上升。
十、寸属上焦,无力属虚;浮者气虚,不能降下也。
十一、尺候下焦,无力阴虚;浮者阴虚,不能上升也。
十二、两寸洪而有力,为火在上焦,宜降火,凉膈散、黄芩芍药汤、导赤散。
十三、两尺洪而有力,火在下焦,宜滋阴,黄柏、知母之类。
十四、两寸豁大无力,宜大补。
十五、两尺豁大无力,宜升阳散火汤。
十六、寸脉微细者,温补。
十七、尺脉微细者,温暖。
十八、尺脉浮沉俱有力,宜下;无力则为虚,宜补。
十九、寸脉浮沉俱有力,宜汗;无力则为虚,宜升。
二十、寸脉细微,阳不足,阴往乘之,补中益气汤加羌活、防风。
二一、两尺洪大,阴不足,阳往乘之,补中益气汤加黄柏。
二二、左脉弦滑有力,热不退,四物汤加黄柏、知母、柴胡之类。
二三、右脉弦数无力,补中益气汤。或补脾阴不足,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。
左病右取,右病左取,上病下求,下病上求。
二四、左尺浮紧有力,伤寒宜解表,汗出即愈;但有力不紧,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;无力则为虚,六味地黄丸;沉实为寒宜温;沉迟为虚宜补,故纸、肉苁蓉、锁阳、大茴之类,当消息用之;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,所谓补肾不若补脾,正与此同。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;沉数阴中无阳,八味地黄丸。
二五、右尺浮而有力,系邪脉,后必喘促泄泻而亡。浮而虚,补中益气汤;沉而迟弱无力,命门无火,宜大补阳气;数为虚损,难治之证。
二六、右尺洪而有力,六味地黄丸;无力十全大补汤;沉细八味地黄汤。
二七、左尺沉细数,亦用六味地黄丸。两尺浮大,肺气先绝,金不生水,故尺浮大。
二八、左尺微细不起,右尺带数或浮大,病名虚损,调二三年方愈。
二九、凡浮大之脉,见于右尺者,俱是假火,按内伤施治。
三十、凡虚损痨病俱见于右尺,伤风外感俱见于左尺。左尺不见太阳,内伤劳役无疑。
西夏中药目录
西夏王朝所统辖的今宁夏、甘肃、陕西北部、内蒙古南部等广阔地理带中,盛行了约两个世纪。
我居然看不懂西夏常用药
?鲜赤皮葱,荞麦,莴笋,狼毒,吃兜芽根,吃兜芽。
郑裕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