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,《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作者再发文:我已经让宁宁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视频中的那个小山村接走了,希望大家对二舅的所有关切起于线上,止于相忘。
“二舅”走红后
全家哭了一场
拖着残疾左腿、拄拐行走在农村土地上的二舅或许想不到,自己有天会与“精神内耗”这个新潮词汇一起,闯入公众视野。
7月25日,b站UP主
衣戈猜想发布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,追溯他二舅“打好一把烂牌”的过往人生。短片发布仅一天,播放量已超万,相关词条屡上热搜。不少网友为旁白背后的深情动容,但质疑声也逐渐出现:一些网友认为,在短片未发一言的二舅,其苦难已经过up主的“滤镜”加工,存在刻意升华。
“又苦又难,这有什么可升华的?”7月26日,up主
衣戈猜想对此在媒体群访中回应,自己特别讨厌把苦难升华,甚至在旁白中有意调侃,解构它。视频发布后的火爆,是衣戈没有想到的。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,5.8亿的话题词阅读量,二舅在挣扎与困顿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,不仅感动了衣戈,也浸润了观众的心。
明明是自己熟悉的人和事,可衣戈的母亲看到视频后,眼泪流了一遍又一遍。“她看了可能有几十遍,原本挺内敛的人,背着我们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好久好久。”
大姨哭了,其他的舅舅哭了,宁宁也哭了。
这则视频会得到多少奖励,暂未可知,不过,衣戈打算给二舅元。但他也很清楚,没有恰如其分的理由,二舅肯定不会收。于是,他撒了个谎,说平台在评选自强不息奖,发现了二舅,还怕身边的人独吞,必须转到他的账户里。
二舅接受了这个理由,但他没有银行卡,给外甥发了存折号。
衣戈打电话告诉了二舅视频爆火的这件事。二舅不知道什么是热搜,也不知道B站,听到这个消息的他,咿咿呀呀地说了几句话。
“我其实不明白他到底说了啥,他好像没什么感觉。”
粗糙的,细腻的
很难定义二舅的这个视频到底是什么。
没有精致的画面,但有人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现实主义电影;有人说这是一部普通人的史诗纪录片,但似乎又少了同类型纪录片里沉甸甸的苦难;也有人说这是最体面的爆款短视频,但是11分钟的时长,又显得有些尴尬。
最初想到做这个视频,衣戈也只是想了却自己的心愿。
小时候,和二舅离得很近,觉得他平平无奇;长大后,9年北漂,成家立业,衣戈开始看到生活的面目,此时离二舅越来越远的他,突然发现,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二舅。
不同于以往精心制作的每一条视频,对二舅的故事,衣戈没有设定任何涨粉或阅读量的期待,妻子是唯一的帮手。
拍摄人员不固定,拍摄时间不固定,手机记录,抖动的镜头,一个通宵的剪辑——设备是简陋的,画面内容是粗糙的,处理也是仓促的,从内容到拍摄都略显毛糙的视频,却流淌出最柔软无声的情感。
很多人质疑故事的真实性。对此,衣戈一字一顿地回应:“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,我甚至还删改了一些更具有传奇性的东西。”
很多人关心,视频中二舅没办下来的残疾证,最后办下来了吗?
衣戈说:“办下来了。”
“如果”,两个笔画加起来不过14画的字,却可能是很多人回首岁月时最尖利的刺。
衣戈用镜头记录了“二舅”的一生,也为面对大大小小屏幕的我们开了一扇窗。透过这扇窗,我们得以窥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;得以了解,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,一个普通人,如何用自身的确定性去改变,以自身的血肉之躯去对抗命运。
当初,二舅仰望的那方天井,似乎框定了他生活的范围。
他这辈子没用过马桶,也没有红绿灯意识;除了北京,二舅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,他以为只能顾好自己,最终却顾好了宁宁,顾好了八旬的母亲,顾好了一个村庄,甚至顾了来自五湖四海的、“精神内耗”的你我。
二舅的世界是有局限性的,当可能的生活被框定,他过出了最饱满的生活。同时,也为观看者打开了一扇窗,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样本:
人生海海,山山而川,不过尔尔。
看见具体的风景,做具体的事,爱具体的人。
新闻链接
原标题:《最新
“二舅”被接走了!走红后,全家哭了一场!》